.jpg)
外汇市场并不总是:一边倒的大涨势或大跌势。
在一段 上升 趋势和一段 下降趋势之间,或者是两段上升趋势之间,或者是两段下降趋势之间,市场往往会出现一段反复的涨跌。
外汇市场的走势和形态并不冲突。
在很大程度上,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。
炒外汇是有规律的,然后是有趋势的。
这对于交易来说至关重要。
按照这个 思路,找到合适的交易机会极为重要。
一旦外汇市场突破,就 意味着一方胜出,另一方的失败是必然的。
这就意味着外汇 格局必须顺势而为,大格局 就会 呈现大趋势,小格局就会呈现小趋势,中格局就会呈现中趋势,而趋势一旦展开就不容易结束,直到能量释放出来,新的形态才一天天成型外围 神助攻, 大行加倍下注通胀5月7日 美国劳工部公布 4月 就业数据。
4月美国失业率6.1%( 前值6.0%),为去年5月以来首次 反弹,但就业参与率由前值 61.5%升至61.7%。
4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初值为26. 6万人,显著低于2月(53.6万人)及3月(77万人)水平,但高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。
这一数据公布之后,美元指数快速杀跌,并创出近期新低。
这对于股票和 大宗商品而言,可以说是神助攻。
周五晚上,股票和大宗商品普遍反弹。
很显然,在就业还远不充分的背景之下,市场在博弈美联储不敢在此时 收手。
中国到底会不会有通胀风险? 不存在的 大家最近比较关心这个过程中,中国会不会有大幅通胀的风险。
刚才我已经讲到了通胀,实际上现在 面临的是全球通胀卷土重来。
第一部曲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,很多国家采取大规模刺激,对外部效应的首部曲。
相对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 通胀压力还算小的。
不可否认,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挤压中国一部分下游企业的利润率,尤其一部分企业订单不可能及时制作,要承受成本压力。
我们可以看到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讲,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 供需 不平衡,不像海外供应链还没有 恢复,但是消费需求在恢复,当然是不平衡的,通胀更容易上去。
包括海外还有像美国在内,由于有财政转移支付,很多人不愿意工作,一大需求在恢复,工作岗位又招不到人,引发工资上涨劳动力通胀压力更大。
中国不存在这种情形,中国供给恢复得非常好,特别制造业和产能完全回到了疫情之前的高水平状态,需求在缓步恢复,中国并不存在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巨大通胀压力。
中国不存在所谓的滞胀 这轮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全球因素,因为发达国家政策超量刺激,带动了像煤炭、钢铁、铜、铝、大宗商品的需求,供给侧的瓶颈也起到了掣肘的作用。
国外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因为疫情等等原因没有完全恢复产能,在全球背景之下出现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。
但我觉得中国一方面通过监管层可以进行窗口指导,收紧大宗商品的交易,打击投机操作行为,稳定价格。
第二中国也可以适度调整目前市场上对于中国由于要实现 碳达峰可能对钢、煤、铝这些行业行政性市场减产,市场有这样的预期,造成了价格上涨和库存累计,但是中国完全可以调整这种预期。
比如说2030年碳达峰方案,会比较重视次序选择和主要路径的依赖,靠新能源、电气化的投资,而不仅仅是通过行政性减产。
综合来讲,中国有一些手段能部分抑制输入式的大宗商品价格通胀,回到中国的CPI核心物价,中国面临的压力不大,毕竟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复苏是非常迅速的,需求缓慢上升,这比美国的供需失衡比起来中国的压力是有限的,从这个角度,中国应对通胀我觉得面临的压力不会像海外那么大,并不存在所谓的滞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