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国际能源署(IEA)上周五(6月11日)在其月度报告中称, 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(OPEC+)需要增加产量,以满足 全球复苏 需求,“OPEC+需要打开油闸,以保持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充足。
”在新冠疫情导致 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锐减后,OPEC+一直在限制产量以支撑油价。
油服公司贝克休斯在其每周报告中称, 美国钻井平台增加6台至365台,是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这是一个月来石油钻机数量最大 周度增幅,因为钻井公司试图从不断增长的需求中获益。
根据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C)的周度数据,交易员仍对进一步看涨原油价格持乐观态度。
基金经理已将他们对NYMEX原油的看多押注提高到大约三年来最高水平。
石油市场正在密切关注在维也纳举行的美伊谈判,以寻找有关OPEC成员国伊朗何时能够恢复原油 出口的任何线索。
伊朗表示,已与美国就解除对其包括能源在内的工业部门的制裁达成广泛 协议,但警告称,世界主要 大国恢复2015年核协议的“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”。
伊朗外交部发言人SaeedKhatibzadeh没有提供更多关于可能 放松贸易限制的细节。
他周一在德黑兰告诉记者,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被推迟,因为仍有症结所在。
中国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以应对通胀 风险 《21世纪》:近期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,通胀预期也在不断攀升。
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通胀风险? 赖 长庚: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方面来看。
就中国而言,目前通胀看起来有些上涨,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,但是目前不能当作一个完整的判断。
从国外来看, 我觉得国外的通胀可能会 发生,因为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疫苗注射率较高,可能通胀会出现 反扑的现象。
此外,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,这次为了刺激经济复苏,给美国人发放消费券以拉动消费,因此通胀反扑的现象可能会比较强一些。
我们下半年可能比较担心美国跟英国这几个国家的通胀情况。
《21世纪》:一旦全球发生了通胀,尤其是美英两国发生的话,中国应该如何去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? 赖长庚:我觉得中国受到的影响会比较低一点,因为中国很早就采取了比较 中性甚至趋紧的货币政策。
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有可操作空间,可以去吸收一些刚开始的通胀压力,不需要迅速地做出反应。
甚至如果说通胀不发生、经济发生反转,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向下调的空间。
总体而言,与其他国家相比,中国的货币政策大概是最适中的。